农历二十厂里就没上班了,该发的货前一天都已经发完了,并且整个厂都收拾妥当,该上锁的都上锁了,该安排留守的人也都安排好了。
这一天也是早早就计划好放假的,所以他们撤退的也不匆忙,都井井有条,安排的妥妥当当。
但是出发前的上午,他还是跟他爹把厂子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下,确认该上锁的都锁上了,这才放心,他又顺便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等快中午了,他才带着一大帮人出发。
码头的船并没有全部开回去,只打算开三条新船回去,剩下需要保养的,他提前开去本地造船厂维护。
趁着过年这几天假期,船没有用,不耽误时间,等年后上来了也能直接用。
叶耀东浩浩荡荡的带着一帮人上车,从加工厂出来往宿舍营地去接上其他人再去码头。
加工厂有一大半都是退伍兵,所以从加工厂出来时,人还不太多,只有二三十人。
但是等从宿舍大本营出来时,4个拖拉机一个大卡车上,就都满满当当都是人。
这还是有的船老大等不及,也知道人太多,车不好坐,他们也不是叶耀东的工人,自个先组织自己船的工人挑着行李去码头各自的船上等着了。
几个车前后紧跟着,车上的人员都穿着统一的厂服,路过的人看着几车的人,都会惊讶的抬起头。
“啊啊,看看看……这几车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那是东升渔业的衣服……”
“好像是,最近码头上来来往往经常看到这衣服,东升渔业老出名了。”
“我去,这几车都是东升渔业的人啊?”
“这几车人是要拉哪里去?去码头吗?要出海了?”
“那条东渔1号,全港最大的船终于要出海了?”
“那条船在港口停了好多天了,天天过去都能看到,也天天都能看到东升渔业的人进进出出的开船卸货,但是就没见这条船动过,现在终于要动了?”
“那么大的船,这出海一趟得捕多少货?一船不得几十万啊?”
“看他们这几车人就知道了,这公司肯定不比渔业公司小,我的乖乖,私人企业现在竟然能做得比国有的还大了吗?”
“比啥比呀,现在东升渔业这条船可是全港最大的,人家还有军方背景,老子还打过战,可不能小瞧了。”
他们一路往码头去,一路都吸引着路人的目光,来来往往都是车跟人,他们车子也开不快,只能慢悠悠的。
街上大家伙的议论声有部分也顺风传进他们耳朵里,大家看看自己身上穿的,都还老自豪了。
自从发了厂服后,所有人都很自觉的穿上,里头穿自己的衣服,外面就穿发的。
省钱就算了,质量又好又保暖还抗造,比他们从家里带上来的破棉袄抗风保暖多了,反正不花钱,并且还能两套轮换着穿,大家就从不间断,回家了也要穿,没谁抗拒。
能穿上这身衣服,他们也得意,最近他们那条东渔1号在码头上面老出名了,连带着他们走在码头上,腰杆也挺直直的。
等车子开到码头附近的专门停靠点后,车上的人跟下饺子似的一个个往下跳,周围也围了一堆瞧热闹的。
“东升渔业……”
“这些人是东升的,这好几车,得多少人啊?”
“什么东升啊?干嘛为这么多人?咦?这些是什么人,同一个单位?”
“你刚来码头,不知道吧?咱们全港最大的那条船,东渔一号就是他们家的……”
有路人给不知道的人巴拉巴拉科普着。
叶耀东等的人都下车后,让留守的人开拖拉机回去,自己带着浩浩荡荡一大帮人往码头上走。
码头上的人看着他们一大帮制服统一的人,赶紧纷纷散开,把路让给他们。
“哎,那个领头的难道是他们老板?”
“是不是啊,好像就他没有穿制服哎?难道他是老板?大家都走在他后面?”
“这么年轻的老板?”
“不是都说了吗?人家老子是海军里的大官,还是抗战英雄,所以儿子才能这么牛逼……”
“我去,走前面的是他们老板?第1次见,终于见到正主了……”
叶耀东看着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摸摸脸上的防风口罩,还好他戴了。
今天没有太阳,阴天码头风又大,冬天的寒风能吹的人天灵盖都飘起来。
他戴着毛线帽又戴着防风面罩,又围着围巾,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任他妈来了都认不出他。
他挺直了腰杆,接受周围目光的洗礼,反正看不到他的脸,只能看到他挺拔的身躯赞美他。
个个船停靠的位置不一样,大家边走边分散去寻找自己的船。
反正至少都是三五个一起的,也不用多担心。
剩下跟在他身旁的人是最多的,一直跟着他们走到深水区停靠点。
个别好事的人也一路跟到了深水区,就想看看他们是不是要去船上,要把船开出去。
舷梯固定在船舶主甲板两侧,叶耀东将舷梯锁定在垂直位置的插销拔掉,放下舷梯,自己率先上去东渔一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没管岸上好事人的猜想,上船后就先去找驾驶舱。
这条船的人事安排他已经安排好了,只是有一部分人是退伍兵,已经回乡了,不过今天多的是人可以用。
他拿着对讲机吹了几下,“呼叫,有没有听到?各条船先点名。”
“收到。”
陆续响起好几道回应,叶耀东才放下了对讲机。
回去的三条船,他把几个对讲机都先分下去了,有事在甲板上也好联络,等到家了再收上来。
三条船,哪些人上那条船挑,名单他都让人提前列出来,上岸后让各个船的负责人自己先点名。
给他的船员太多了,还分三条船,容易有遗漏,提前定好名单,临时也好点名,万一有人临时啥事或者是被人群挤没了,也能知道没来,还能等一等。
不然把人留在这里,那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过年都回不去了。
而他放下对讲机后,也开始操作准备工作。
他先核对航线,再检查了雷达屏幕的回波、舵角指示器的同步性,又拿起高频电台话筒试音。
“呼叫,东渔一号试机,收到请回答。”
听到对面其他船清晰的回复声传来,他才又继续检查其他设备。
而甲板上的人员已经清点完毕后,也通过对讲机给了他回复。
叶耀东确认所有人员登船无误后,并再次强调各岗位离港操作职责。
不只是通过对讲机对自己这条船上的人员说,也是对其他两条船上的人员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