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果子卖出去,等年底分钱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多分一点,总比果子全都烂到地里强,这样一来谁不高兴?

事情还没成,队里好多阿叔阿嬷为了感谢他,都会往他手里塞些东西。

这还是头一次,王诺感觉自己这么受欢迎。

而这一切,多亏了苏霖!

要不然的话,他现在就得和其他知青一样,天天下地干活,累得睡觉的时候双腿还在发颤,那种滋味他真的再也不想尝试了。

再来,因为他开了这个头,发现其他知青好像也有一些想法,只是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苏霖听到这,便道:“你可以打听下,都是一起下乡的知青,能帮就帮,要是实在是拿不准就算了。”

“行,我拿不准就来问问你。”王诺完全不把苏霖当外人了,“反正每个月我都会来这里一趟,找你很方便……对了,你等我一下。”

说着就往外跑了出去,等没多久带着两人又跑了进来,手里都抱着一篮子的水果,“这是大队种的桃和李子,你带回去吃吧。”

“用不着这么多。”苏霖摆着手。

“没事,用不着就送人。”王诺说着,这些水果本来就是拿来送人,送谁他来安排就行。

他觉得送给苏霖比送给罐头厂的员工更合适。

生怕他不接受,和另外两人放下篮子就跑,边跑边挥手:“等过几天我来找你。”

就这样,来一趟镇上收获了一包糖果一包饼干,以及三篮子的水果。

等去了邮局,又将家里寄来的两大包包裹带上。

这么多东西,苏霖两个人根本扛不回去,好在遇到熟悉的人,帮着搬到了家栋叔的牛车上。

顺手给了帮忙的几人一些水果,起先还都不好意思要,还是连子直接塞到他们手里。

塞完,梁连回头望着哥,像是等着夸奖。

苏霖对着他笑了笑,“水果这么多,一时半会也吃不完,等回去后让梁婶熬制成果酱,能放好几个月。”

“我娘不会。”

“我会,等回去就教婶子。”苏霖说着,他会但是没动手做过,熬制果酱除了果子之外还得放些糖,糖这玩意不容易得来,以防他糟蹋东西,还是婶子动手比较好。

到了村头,就见一个身影蹲在前方。

赶牛车的家栋叔看到,喊了一声:“郑郡你小子蹲在这里干啥?”

郑郡将戳蚂蚁的树枝丢掉,他起身站起:“等你呢。”

等的是他的牛车,自然不是他这个人。

郑郡快步走到牛车后面,看到里面的两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瞬间发亮:“回来了啊。”

那样子,要多高兴有多高兴,让苏霖有一些晃神。

从家里寄来的包裹中还有一封小妹写的信。

除了说些家里事之外,还提起过找到家的邹琦。

邹琦和郑郡之所以会相识相恋,就是因为郑郡真的太馋了。

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得抓住他的胃,这句话就非常适合郑郡。

邹琦下乡后,也不是太习惯这边的生活,哪怕有原身时不时的帮助,生活条件还是比不上在城里的生活。

后来她就凭借着一些好手艺,悄悄做起了熟食的生意。

祖传的卤味,香得那叫一个不得了,谁吃了都忍不住称赞几声。

连一块饼干就能诱惑来帮忙的男人。

又怎么可能拒绝那么香的卤味?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又一起合作做生意,再之后就日久生情了吧。

所以郑郡是真的馋。

馋到知道苏霖会去镇上买东西,专门等在村门口,为得就是早吃上一口。

苏霖也没藏着,抓出一些零嘴又给他塞了一兜的水果,“这两天能来我这里干活吗?”

“什么时候?”郑郡抱着一堆吃食,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隙。

“全天。”

郑郡微微皱起眉头,“我还得去上工,只能在下工后来帮你。”

吃是很重要,但干活同样很重要,过继的时候他爸年纪不小,现在年纪更大,时不时腰酸背痛根本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口粮都得靠他来挣,他不能和连子一样,任性的连工分都不赚。

“我会跟大队长说,他会记着你的工分。”苏霖说着,先不说什么男不男主,郑郡干活他还是蛮满意,就像他自己说的,身上力气足,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没二话。

郑郡想了想,“行,我跟你一块去。”

前方赶车的家栋叔听到,不免有些奇怪:“苏知青,你们在山脚玩泥……干活,大队长还给你们记了工分?”

知道大队长没拦着他们,也说过有其他的事让他们做,但还真不知道他们在山脚玩泥巴居然还能记工分。

他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不好的话,只是道:“大队长决定的事有他的道理,不过你还是别在外说起,以防有人心中不服气。”

苏霖受教了,在陶具没有烧制出来之前,决定不在其他人面前说起。

郑郡没觉得有什么。

他们大队还好,隔壁大队的大队长那才叫不公平,专门给自己人分配轻松的活,工分给得还高,可谁让他是大队长,再多怨言也没地说。

比起那些大队长,他们队的梁队长那叫一个好,他会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不需要质疑。

郑郡只要有工分,在哪里干活都行。

知道去帮忙也能拿十个工分,二话不说跟着苏霖就走了,一路上嘴角就没合拢过,苏知青可是说了,因为要守整整两天,所以这两天的三餐他也包了,或许还有零嘴吃呢。

不由舔了舔下唇,两天太少了,要是能多来几天就好。

苏霖嘴里的守两天,是整天,两天四十八小时守在窑洞边上,就算是休息也是在边上临时搭建的床榻上休息。

三个人合作,两人守着一人轮流休息。

也就是说,他们晚上也不能回去过夜。

梁连和郑郡好安排,跟家里说一声就行。

苏霖倒是不用特意说明,但他不回知青屋的事还是传开了。

“谁下乡知青不是为了村庄建设,那就该有吃苦的觉悟,不像某个人就知道偷懒。”一个男同志小声嘀咕着。

可声音再小,空间就这么大,又怎么可能听不到?

“还不止呢。”万芳洲也忍不住搭腔,“现在队里都说某个人带坏了他们队里的老实人,弄得我们知青的名声都变得不好。”

不仅仅是因为名声的事,而是心里觉得委屈。

明明是同一批来的知青,看看他们短短一个月不到,黑了不止一个度,脸上更是带着浓厚的疲倦,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双腿都累到发颤。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地里还有那么多虫。

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屋的知青互相捉身上的虫子,吓到头皮发麻的程度。

活干得累,吃也吃不好。

他们带来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一个月下去眼瞅着就要吃光了,倒是能找大队借粮食,可借来的粮食又能有多少?

每天都不能敞开着吃,夜里睡觉的时候每个人的肚子都在咕咕叫唤。

要是每个人都这样也就算了。

偏偏苏霖和他们不同,不用下地干活,还能和队里的老乡搭伙吃饭,一个月下来非但没见他瘦,甚至还养得更精神了些。

越看越不是滋味,明明都是知青,凭什么他们之间的区别那么大?

“行了。”范善皱起眉头,“你们一个个都少说两句,活都是大队长分配的,你们要是不满,可以直接跟大队长申请。”

到底是知青里的头头,本浮躁的心立马冷却下来。

“苏同志确实和咱们不同,但那也是他的资本,他没吃你们一粒大米,也没让你们帮着他干活,你们没必要针对他。”

羡慕苏霖吗?

肯定是羡慕的。

但说句实在话,住在这间屋子的不管是谁,如果有苏霖这种条件,他们也会借着亲戚让他们在大队的生活更好一点。

所以真没必要阴阳怪气。

“就是嘛,苏同志才给我们大伙送了水果,咱们一边吃着他送来的东西一边诋毁他,这种事真的有些不地道。”其中一个男同志说着。

从镇上回来,苏霖就给知青房这边送了一篮子的水果。

满满一篮子,每个人都能分上一些。

虽然不是什么特稀罕的东西,但这些水果也不是能随便买到,就算能买,也得花钱花票,苏霖送来这么多,他们算是沾了他的光。

其他人纷纷点着头,有几个正吃着果子的人脸上都有些涨红。

一边沾着他的光,一边在背后说他坏话。

这种事真的做不来。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万芳洲想解释,偏偏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范善道:“行了,都早点休息吧,明天还得继续干活呢。”

……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每天上完工、下完工,天气这么晒都没了出门的兴致。

唯独让他们期待的就是吃饭的时候,食物下肚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劳累一天都值得。

这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离梁盼家五百米有户人家,住着一个孤寡老人,老太太命中带苦,先是送走了男人、没多久又送走了孩子,老天爷不知道是不是看她太苦,十年前一次出门,在半路捡了一个被丢掉的女婴。

找不到她的父母,又不知道该往哪里送,瞧着她可怜,咬咬牙就自己养着了。

老太太孤苦伶仃,但生活无忧。

一来村子到底会照顾些她们,再来老太太也是个手艺人,凭着一手好木活,养个女娃娃一点问题都没,甚至还送女娃娃去读书。

眼瞅着女娃娃越来越大,都说再过几年老太太就能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