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燕国公回来(2 / 2)

燕熙宜哒哒又跑过去,“我可想祖母了,但是祖母不是在和父亲母亲婶母说话嘛,那我只能去和姑姑待着了。”

许静姝无奈道:“母亲,熙宜这性子,还得劳烦您费心管管,去了一趟青华县,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上山下河,简直无法无天。你看她,哪儿还有一点闺阁小姐的样子。”

熙宜低着头,沈氏说道:“是得管管,跟你姑姑好好学学规矩。”

燕明荞道:“那正好了,明日就请先生,每日按时上课,省得天天跟个小猴子似的蹦蹦跳跳的。”

课少的话还能跟着她练字,燕明荞这儿还有傅先生给的字帖呢。

这不就安排开了?

燕熙宜神色一呆,“姑姑,我可刚回来,还没玩够呢!”

燕明荞估计着,熙宜在青华县一年多,估计也没请过先生启蒙,六岁启蒙倒也不晚,她当初也是六岁启蒙。

“那先玩三日,够了吧。”

许静姝想回来也是为了这个,要不怎么说盛京好呢。在盛京随便请一位先生都比在青华县请的好,而且燕明轩那学问本来也就平平,自然不可能让他给女儿启蒙。

许静姝还知道,当初明荞就是六岁启蒙的,但学问比其他的妹妹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只是晚一年而已,倒也显不出多晚来。

明荞是傅先生的学生,如今傅先生年事已高,肯定是请不来了,但请一个别的先生,那肯定是行的。

其实许静姝更愿意明荞亲自教,明荞功课好,为人处世、管家、规矩都没让人操心过。

只不过她这个妹妹再过两年就要嫁人了,哪儿一直操心侄女呀。

说起燕明荞的亲事,许静姝不免有些得意,她当初就觉得顾言不错,想要说合,但是婆婆心里有谱,结果如今两人还是定亲了,只能说有这个缘分。

许静姝道了声谢,“那就劳妹妹多费心了。”

燕明轩也道:“多谢明荞了。”

燕明荞:“一家人客气什么,我很喜欢熙宜的。”

沈氏道:“也是该谢的,但明荞说的也没错,一家人。”

她又问了问燕明轩什么时候去赴任,“赶不上你父亲从萧阳回来了吧?”

燕明轩道:“半月之后。”

燕明轩有点不明白为何母亲会这样问,若是问他什么时候去赴任,直接问好了,怎么还能和父亲扯上关系?

许静姝看了看沈氏,又看了看燕明轩,然后把头低了下来,这种事不该她插嘴。

沈氏道:“你父亲年纪也不小了,这次回来估计最多能在朝中领个闲散官职,还比不上从前呢。而且他这爵位也是从你祖父那里继承的,所以趁今儿辛媛也在这儿,所以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等你父亲回来之后,请折子让你承爵。”

燕明轩早就请立世子了,承爵是早晚的事。

上回萧阳给回信,老夫人回信说了,早点让燕明轩承爵是好事,这个长孙终于要立起燕国公府的门楣了。

老夫人拎得清,所以燕国公那边应该也没什么难处。

倘若他还在朝为官,官职又比较重,那绝对不会让燕明轩承爵的。

沈氏又道:“不过明轩年纪也不大,而且明远他们刚十几岁,还没到成亲的时候,我是做嫡母的,日后肯定要为他们操持婚事,所以就算明轩承爵了,我打算先不分家。”

“你跟明烨是亲兄弟,虽然都成亲有自己小家了,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母亲的苦心,兄弟俩能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在府中住着,大部分还是花公中的银子,大房可能会吃点亏。

但说实话,若是燕明轩和许静姝真把燕国公府当成自己的,霸占着这些钱财,不给弟弟妹妹留活路,沈氏肯定寒心,觉得养了个白眼狼出来。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两个亲生儿子,沈氏还是希望他们越来越好的。

许静姝看了燕明轩一眼,点了点头,燕明轩说道:“说实话,府上这些银钱,也是老一辈们,母亲和祖母你们慢慢积攒下来的,连着明荞管家,才有今日。

我不过占了一个长字,所以能继承燕国公府的爵位,但是说实话,在我心里,我和明烨是一样的。”

都是嫡子,也都上进,其实明烨比他还要聪慧一些。其实兆州水患,要不是得益于家里的银钱,燕明轩就算想为百姓做事,也没有那个能力。

到时就不是升官,而是被贬了。

还有,燕明轩也想过,这回的确走运,若是平日里,拿着自己的银子去帮百姓做事,皇上肯定会疑心,想朝廷是缺吃还是少穿了。

所以说,跟着住在一块,燕明轩是愿意的,这些不属于他,怎么分配全凭父亲母亲做主。

承爵不分家很好,再说了,明荞还没嫁人呢。

章辛媛笑了笑,“明烨没在这儿,但我觉得这个法子好,我是乐意的。”

沈氏道:“你父亲大概十一月底就回来了,到时候我跟他说一说,再给你写信。静姝这回回来,可还打算跟着去?”

许静姝摇摇头,“儿媳该留在家中的,熙宜也这么大了。”

夫君重要,孩子也重要,长辈更重要。

也不能光围着夫君转。

等两年明荞就成亲,况且常州离盛京不远,可以去小住一阵子,没必要非跟着。

沈氏点点头,章辛媛若是想去陪着燕明烨,那就以后再说,不必今日把所有事儿全给说了。

“你们舟车劳顿也累了,先回去梳洗歇息,等晚上咱们一家人一块儿吃个饭。”

沈氏还记着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许静姝生的小公子名字还没起呢,其实已经取好了,只不过没告诉他们,沈氏取的,一个曜字。

章辛媛肯定是忍不住比较的,延有延续的意思,曜有明亮的意思,不过两个字都不错,也说不出婆婆喜欢谁来。

她没想到竟然会承爵不分家,不过这样也挺好,家和万事兴,她可不想当那个搅屎棍。

很快就到了晚上,家宴一桌好菜,也比往日热闹得多,燕明轩三人去兆州,在那里清苦些,自然是许久没吃过这样的好菜了。熙宜什么都喜欢吃,又有沈氏和燕明荞给夹菜,最后吃得肚子溜圆。

她一个小姑娘,吃了两只蟹,好多菜和两碗饭,委实不少。

沈氏不由道:“以后你们夫妻俩再去哪儿,熙宜就在家陪着我!”

这是去做什么了,别的地方哪儿有盛京好。

燕明轩其实也有些自责,妻儿跟着他还是受苦了些。

燕明荞觉得可能是苦了点,但不缺吃少穿,又在爹娘身边,就很好了。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长兄在,侄女也在,一家人和和乐乐的,谁都高兴。

不仅是燕明荞高兴,就连虞小娘她们也高兴。说真的,只要府上越来越好,她们的儿子日后也能越来越好,就连女儿的亲事上也会更好相看。

至于燕国公这个人,当初老国公去世,她们这些妾室都没去萧阳,算着也有快三年没见了,现在早就把燕国公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九月中旬,燕明轩去常州赴任,沈氏这回放心多了。

今年盛京冷得早些,九月底就下雪了,比去年早了半个多月。

从九月份到十月份,一共下了两场雪,等到十一月份,天已经冷得让人不想出门了。

十一月月初是陈小娘的忌日,中旬十三这日沈氏要带着府内的小辈们祭奠老国公。

沈氏估计着,月底燕国公就能回来了。她觉得她还算了解燕国公的为人,他在萧阳待了三年,萧阳自然是比不上盛京的,如今孝期终于满了,哪怕是在冬日,下着大雪,他爬也要爬回来。

只不过,承爵是说好的事,倘若燕国公不愿意,他又不止明轩明烨这两个儿子。

燕明泽不是出府另过了吗,燕国公要是硬气些,也过去就是了。

那么喜欢燕明泽这个儿子,跟着去呗,沈氏绝对不拦他。

十一月底,二十八那日,晨起还下着雪呢,门房的几个小厮正在门口扫雪,然后就看见两辆马车从巷口驶进来。

定睛一看,好像是萧阳的马车。

那个很机灵的小厮本应该这会儿立马去正院禀告,从城门就守着,让夫人她们出来接,但是这么厚的雪……

夫人和五姑娘出来多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