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山月浮屠(十) 披一件寒衣,喊一声“……(2 / 2)

《邓瑛传》出版以后,究竟有没有人为邓瑛这个人流泪,杨婉已经看不见了。但是那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人心。这些人在干冷的政治氛围之中,准许杨婉为邓瑛说出那句“不服。”而封建时代之后,那个写《邓瑛传》的杨婉,不也正是在干冷的史学氛围中,为那个一直跪在寒雪地里罪人,披一件寒衣,喊一声“不服”吗?

既然如此,还怕什么。

邓瑛一直都是邓瑛。

而杨婉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

贞宁十四年一月初,学田案尚未审结,大明官场上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浙江巡盐御使上本参礼部侍郎梁为本与倭寇勾结,开办私盐厂,当地盐蜀提举司几次每次派去征税的人,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打得皮开肉绽地放回来。

梁为本是贞宁二年的进士,白焕的学生,如今身上的官职,也是白焕通过内阁,向贞宁帝荐的。

梁为本刚刚被下刑部大狱,户科便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给事中,上本参当朝首辅白焕收受梁为本的贿赂,卖官鬻爵,视大明吏政为待价之市。

六科和督察院本来就是打笔头仗的,很多参奏的折子,贞宁帝不愿意回,就搁置留中,他们也都习惯了。然而这个户科的给事中,却在三日之间一连上了五本折子。

内阁因此惶恐,白玉阳在刑部大堂中也心神不定。

邓瑛不得已,开口唤了他一声。

“白尚书。”

白玉阳这才想起,邓瑛还在受审,拍案掩饰道:“住口,本官问你话了吗?”

邓瑛忍不住咳了几声,没有再出声。

坐在一旁的杨伦却站起身,随手拖过一张凳子,放到邓瑛身后。

邓瑛有些吃惊地回过头,压低声音问他,“杨子兮你做什么?”

杨伦压根没想避开白玉阳,比白玉阳将才的声音还大:“做什么,你还站得住吗?坐下”

邓瑛看了一眼白玉阳,往旁边让了一步,“公堂上呢。”

“什么公堂,今儿摆堂案了吗?”

杨伦说着扫向白玉阳,“审案的人,自己都审不下去了。”

白玉阳闻话喝道:“杨伦,即便没有摆堂案,那也是鞫问,你这般无礼……”

“你要治罪吗?”

杨伦一把将邓瑛摁来坐下,邓瑛试图站起来,却被杨伦反手摁死。

“杨侍郎,松手。”

杨伦白了邓瑛一眼,“你给我坐好。”

说着抬起头对白玉阳道:“他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又没有定罪,凭什么不能在堂上坐着。他愿意对我们谦卑是他的事,我们内阁如今如此被动,若还一味地折磨他,谁能替老师在御前斡旋。”

白玉阳听完这句话,不可思议地看向杨伦,高声喝道:“杨伦,你今日是来刑部协同鞫问其罪,怎可在堂上说出与此人同流合污的话来。”

杨伦松开邓瑛的肩膀,冷笑一声道:“你自己都慌了,还鞫问个什么。”

邓瑛站起身走到二人中间,向二人压手道:“那五道折子,陛下尚留中未发,余地还是有的,只是这个案子,一定无法落到三司,如果归到北镇抚司去,后面就难了。”

白玉阳道,“今日行鞫,你当真要让这些话记录在案吗?”

杨伦一把抽走录案人手中的供录,随手撕了。

“这就不算鞫问了,邓符灵你接着说。”

邓瑛见白玉阳被杨伦气得浑身发抖,便拱手向他行了一个礼,镣铐与手腕摩擦,他不自觉地抿了一下唇。

“白尚书,恕我冒昧,梁为本的案子是实案,阁老的案子,就算不是实案,最后也会被司礼监做成实案。而且,此处有一个关键,就是梁为本通的是倭寇,这个罪名一旦牵到白阁老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那又如何?你以为你对我说了这些,你侵吞学田的罪,刑部就不定给你了吗?”

邓瑛抬起头,“我没这样说,我私吞学田的罪行,我会认,但我希望白大人可以替我拖延一阵。”

他说完,撩袍跪下。

“一个月就好,请大人成全。”

白玉阳低头看向邓瑛。“你要做什么。”

“我想救老师。”

“你能怎么救。”

邓瑛抬起头,“此案归东厂,由我来查,我替老师洗罪”

白玉阳沉默不言。

杨伦提声道:“白尚书,你我如今都没有办法,你给他一个月又何妨。”

白玉阳道:“这不是一个月的问题,是我们该不该信这个阉奴的问题。”

杨伦听到“阉奴”两个字,一把将邓瑛拽了起来,拎起他手臂下的铁链,

“你以为他为什么人不人鬼不鬼地做东厂的人?张展春死在牢里,天下最痛的是谁,还不是他这个当学生的。如今我们的老师出事,你居然还在想该不该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