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 041 自寻死路(1 / 2)

车队出城没多久,忽地停了下来。

马车中,郑深正在跟陈云州下棋。

见状,郑深立即掀开帘子道:“大人,我下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他刚下马车就见柯九策马回来。

郑深上去问了两句,然后往前面走了一段路,不一会儿又回来了,站在车前对陈云州说:“大人,庐阳百姓知道您要走,很多人自发组织队伍过来相送,您要不要下去跟他们打个招呼?”

“好。”陈云州下了马车,走到车队最前方,只见道路两侧站满了百姓,有佝偻着腰的老人,有三岁稚子,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眼巴巴的小姑娘,还有拿着锄头浑身是泥的男人。

看到陈云州出现,他们乌压压地跪下叩首:“陈大人,陈大人……”

一声又一声,只是不停地唤着他的名讳。这些声音中充满了不舍,有些感性的百姓甚至还抬起了袖子擦眼泪。

陈云州被这一幕给震撼到了,他连忙上前扶起最近的老者:“大家快快请起。谢谢大家特意过来送我。我这只是去庆川,很近的,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望大家的。”

郑深也站出来说道:“大家都快起来。陈大人高升去庆川,这是喜事,陈知府仍是大家的陈大人,父母官,庐阳仍旧属于陈大人管。以后若是大家受了什么冤屈,无法平的,都可到庆川找大人。”

“对,这是喜事,咱们该替大人高兴。”最前面的老者站了起来,擦了擦眼角说,“恭祝大人升迁。”

其他人也连忙绽放出一个笑容。

陈云州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饱含不舍的笑脸,心中很是触动。我们广大的人民其实是最朴素,最实在的,只要你真心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就会铭记在心,甚至是念你一辈子的好。

他扬起笑容,提高音量道:“谢谢大家送我。庐阳县衙的诸项事务我们已经安排好,现在正值春耕农忙之时,大家都回去忙自己的事吧,不用再送了,你们的心意我都领了。”

“大人先走,我们……送送大人。”

“对,大人,您先走,让我们送送您吧,就这一次了。”

郑深感慨地看着这一幕:“我为官十数载,第一次见此情况。大人,您真心待庐阳百姓,百姓也回以一片赤诚,这是您该得的,走吧,就让他们送送,就当是成全了他们这一片心意。”

陈云州点头,上前一步面朝百姓,拱手郑重行了一礼,转身回到了马车中。

车队重新启程,每走几丈远便能听到百姓们的下跪叩谢声。

“小的代表桥州流民感谢大人收留之恩。”

“草民谢大人帮小女报了仇,没让她死得不明不白。”

“多谢大人借粮,免了小人骨肉分离之苦!”

“祝大人身体康健,前程似锦。”

“祝大人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

一声又一声,诚挚真切,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动容。

直到车队驶离很远很远,都看不见了,他们这些人还站在路边,仰着头,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轻轻挥着手。

虞书慧掀起帘子的一角,看着视线中越来越模糊的人群,深受触动:“秋碧,你说我离开京城,会有百姓十里相送吗?”

秋碧笑着说:“自然是有的。姑娘千金之躯,能送姑娘是他们的福分。”

虞书慧轻轻摇头:“不会的。即便有人相送,也是惧于权势或是看热闹,不会像对陈云州这样真心的。我有些明白皇兄为何会让我来庐阳看看了,这次真是不虚此行。若我大燕的官员人人都如陈大人这样一心为民,尽忠职守,何愁大燕不兴?何愁天下不太平?”

秋碧掩嘴偷笑:“姑娘当初还百般不情愿来呢,如今变成百般不情愿走了。依奴婢说啊,姑娘怕不是舍不得这庐阳,而是舍不得陈大人吧。殿下如此看重陈大人,若是姑娘有意,向殿下说一声,殿下肯定会成全姑娘的。”

“你个死丫头,竟然取笑你主子。”虞书慧俏脸一红,伸手就要打秋碧。

秋碧连忙装作求饶:“奴婢不敢了,姑娘饶了奴婢吧,奴婢错了,奴婢再也不敢了。”

主仆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大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因为队伍人比较多,还带了很多种子的缘故,车队行驶的速度并不快,没法在一天之内抵达庆川。

所以他们在望都峰扎营住了一晚上。

次日清晨,用过简单的早饭后,队伍继续启程。

中午,车队顺利抵达庆川城外。

早有衙役在城门口候着,见到陈云州的队伍立即上前迎接:“小的见过陈大人。杨大人猜测大人就是这几天过来,因此派小的在此恭迎大人,陈大人请随小的来。”

“有劳了。”郑深掀起帘子,“我家大人这次带了不少家仆和行李,先将我们带去附近比较大的一家客栈安置吧。”

他们这么多人,杨柏川还没走,房子还没腾出来,知府衙门的后衙未必住得开。

而且队伍里还有虞书慧。

她虽然时常嚷着是陈云州的未婚妻,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玩笑话,当不得真。

她一个未婚姑娘,没名没份的,跟着陈云州住进知府衙门也不合适。

所以陈云州和郑深先前就商量好了,到了庆川后,先包下一间客栈将随行人员安置在客栈中,陈云州先住到知府衙门。

郑深留下,由他出面买一片土地,将他们从庐阳带来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种子先种下,免得错过了春耕,浪费了这些种子。

此外,这也是给乔昆他们找点事做。

这么几十号人,总不能天天住在客栈无所事事。有了自己的地,建房置屋也能快速安顿下来。

至于后续怎么安排他们,等陈云州上任,处理完衙门的事再说。

衙役听了这话连忙说:“回大人,距知府衙门不远的百灵街就有一家客栈,那就客栈不小,有三四十间客房,那一片紧挨着衙门,很安全。而且这段时间客人应该也不多,小的可让他们搬去别的地方。”

郑深笑道:“那有劳你带个路,一会儿将客栈里客人的房钱记我们账上,若实在不愿搬的就算了。”

人家住得好好的,平白将人请走,到底有些不妥,但他们这一行带了不少种子,未免节外生枝,还是包下客栈更合适。

所以帮这些人将房钱结了也算是小小的补偿,以免他们因此心生怨气,对陈云州不满。

衙役有些诧异郑深的客气,连忙说:“是,大人,小的明白了,会与那些人好好说。”

衙役所说的百灵街就在知府衙门一街之隔。

客栈也确实不小,而且还有个非常让人喜欢的名字——“好运客栈”。

车队停下后,立即有店小二迎上来打招呼。

衙役跟他说了一声这些都是贵客,让他好好招待便进去找掌柜说明了来意。

掌柜的一听是新任知府大人要包下自家客栈,哪有不应的道理:“是,是,是,小的这就去将客栈里的客人都请出去。”

衙役拉着他:“客气点,好好跟他们说明缘由,房钱记陈大人账上,回头一块儿结算。”

“是,我这都是些老客,已经住了好些日子了,若能免房费,他们自是愿意搬的,官爷尽管放心。”掌柜的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哈腰笑道。

很快客栈就被腾了出来。

郑深下车,指挥仆从将马车和粮食都安置到了客栈中,然后找到掌柜的打听:“陈大人想以市价买几百亩地,你若知道有人要卖地,连成一片的,可告诉乔昆。”

他将这事交给了乔昆去办,刘春则负责带人看守这些种子。

这些人和物都比较好安排。

难安排的是虞书慧。

虞书慧是个姑娘家,跟这些下人住一个客栈也不合适。

陈云州下车说:“虞姑娘,来的时候我留意到,这条街往回走大概四五百米左右,有一家客栈,你们不若在那里暂时歇脚吧。”

虞书慧笑盈盈地答应下来:“好的。这地方好,距知府衙门不远。”

陈云州点头:“我得去知府衙门了,咱们就此别过。若是姑娘需要人护送回京,尽管说一声,我这边可以安排几个人护送姑娘回京。”

“你是不是怕又不走了,这么见天的催我赶紧走。”虞书慧不满地嘟囔道。

陈云州不接这话,是她自己说要回京的,他只是好心派人护送。她愿意接受陈云州本着道义会安排几个靠谱的人护送,她若是没这个需要,那就算了,反正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而且他刚上任,事情多着呢,可没功夫陪这姑娘玩。

陈云州拱手:“杨大人还在知府衙门等我,我该回去了,虞姑娘,告辞!”

“诶,你……”虞书慧刚想叫陈云州,远远的就看到了一道熟悉的人影,立即笑道,“杨大人,好久不见啊。”

杨柏川大步走过来,乐呵呵地说:“虞姑娘,幸会,又见面了!”

陈云州回头才发现是杨柏川来了,连忙拱手行礼:“杨大人,您怎么来了,我正想去知府衙门找您呢。”

“都说了叫我柏川兄即可,你怎么又改回来了,这里又没外人!”杨柏川不悦地说。

他本来就看好陈云州。

如今陈云州连升两级,顶替了他的职位,他也跟着沾光,调去了盐州任知府。

盐州位于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而且盛产海盐,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虽同样是知府,但富裕的州府和偏远贫困的知府,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他这也算是升了半级,在盐州好好干三年,若能升迁自是最好,即便不能,那养老的银子也应该攒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