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 056 大军围城(1 / 2)

后衙厅堂,陈云州坐在上首,陶建华、郑深分别坐在下首两侧。

中间的红漆木桌上茶香袅袅,可没有一个人动。

少许,陈云州看向陶建华,开口道:“这么说,陶大人也早就清楚我不是陈状元?”

郑深连忙站了起来,重重一鞠躬:“大人,陶大人两个月前才知道。瞒着你,是我的主意,你要怪就怪我吧,此事跟陶大人无关。”

陈云州的气早生完了。

两人察觉到他是假冒的,却都不约而同地保守了这个秘密,没有向朝廷揭发他,这就足够了。

要知道,他们俩都是知情人,若是哪廷问责,他们可都跑不了。

帮他隐瞒身份可是将二人的身家性命都压到了他的身上,如此信任,他又怎还会去计较那些细枝末节。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搞清楚。

陈云州开诚布公地问道:“郑先生,那你为何要瞒着我?若是我的事暴露,你第一个脱不了干系。”

郑深苦笑:“我相信大人所说一切都是实情。你阴差阳错顶替了陈状元的身份,稀里糊涂来到庐阳任职,这是老天爷给咱们庐阳的好县令。以大人之才若是不为官,是庐阳,是庆川百姓的损失,我担心大人知道真相会离开,故而瞒了大人。”

陈云州想起来了,郑深当时问过他若是假冒的准备怎么办,他当时好像说了“辞官”二字。

原来竟是因为这个,陈云州哭笑不得。

不过再来一次,若是能早点知道真相,他肯定提桶跑路。

但事已至此,再假设也无用。

陈云州站起来,朝二人拱手行礼:“两位早知我身份有异,还冒着巨大的风险替我隐瞒,云州感激不尽。今日咱们说开了,以后有什么事,直讲无妨,以免再造成今日这种误会。”

陶建华站起身回礼,说道:“陈大人说得是。我三人虽非血脉至亲,但相处颇久,彼此的性情、人品都是可信赖的,如今更是有了过命的交情。以后有事但说无妨,切勿隐瞒。这次之事,是我和郑先生不对,我们不该隐瞒大人的,在这里下官向大人道歉!”

从陈云州自己回来那一刻,他心里的芥蒂就烟消云散了。

陈大人终究还是没舍得抛下他们,抛下这庆川城的老百姓。

郑深也惭愧地说:“这一切都赖我,皆因我私心而起,我保证以后不会了。”

陈云州开怀一笑道:“咱们就别认错来认错去了,此事我也有错,既已过去,咱们就不要再提了。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安置城中百姓,组织城中的军队,提前做好备战的准备。”

陶建华点头:“大人说得是,只是那殷逊跑了,如今军中乱作一团,连个练兵组织的人手都没有,若是再对上葛家军,怕是毫无抵抗力。”

葛家军中或许有不少乌合之众,但也有不少经历过战争,杀过人,流过血的。

可他们呢?余下的一千多名士兵和五千多召集的青壮年都没有作战经验。

陈云州也知道目前的困境,他思虑片刻后说:“练兵这事交给我。至于庆川的政务就交给陶大人,郑先生,你与那曹清明一道安置进城的村民,先统计城中已逃亡的百姓房屋,然后将他们安置在这里无人居住的房屋中,尽量多囤积一些物资。”

“此外,这一仗不知会持续多久, 现在冬季来临,天气寒冷,城中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粮食倒不是问题,但燃料烧不了多久,得组织一批人手出去伐木。”

田赋未交,加上城中的八个平义仓都满满的。

庆川城粮食是不缺的。

至于水源,城中有不少水井,而且南方气候湿润,地下水资源丰富,打井很容易出水,饮水也不是问题,唯一消耗比较大又没囤多少的就是木柴了。

别的不说,寒冬腊月的,至少要让城中百姓每日都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喝上几口热水,不然人很容易生病。

郑深点头:“是,我让城中空余的马车都出去拖柴。只是庆川城中本来就有十来万人,如今方圆二三十里的百姓都涌入了庆川城中,现在囤积柴火恐怕有些来不及了。”

柴火体积大,囤积一部分又烧不了多久。

陈云州思索片刻后说:“那就发动全城的百姓出去砍柴,青壮年赶着车走远一些,老的小的就在城外捡柴,发动能发动的所有人。这一仗若是打起来,咱们庆川城中没多少兵力,必须发动百姓,否则没有胜算。”

这是老革命前辈们的经验,也是陈云州今日的有感而发。

他们想守住庆川城,庆川的百姓更想保护、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大家的庆川,不是某一个人的,这城里不管老的小的,只要能动的现在都要尽一份力。

“好,还是大人有法子。”郑深高兴地说。

陶建华也点头:“可不是,大人一回来便发布了这么多稳定庆川民心,调动庆川百姓的措施,实不相瞒,我这心里都松了口气。”

陈云州可没他们那么乐观,但这时候不能说丧气话。他摆手道:“陶大人过誉了,承蒙大家看得起我,相信我,我自当竭尽所能护庆川平安。时间紧迫,大家分头行动吧,我去见见那写信之人。”

陶建华和郑深本来都打算要走了,听到这话两人俱是一怔。

郑深有些担忧:“大人,这些人警觉性非常强,来历恐怕不简单,大人去见他们可要当心。”

陶建华的反应更激烈:“大人,见他们作甚?你可不能跟他们走,让下官去打发他们吧,下官保证会说服他们的。”

这种事怎么能让他代劳。

不管怎么说,他占据了原主的身体,人家的亲人找上门,自己就算不能跟他们走,也该好好说清楚。

陈云州抬手制止他们:“两人大人,我既已回来,自是不会走了,放心吧,我会与诸位大人,还有庆川城中的十数万百姓共进退。虽然我失忆了,可他们终究是我的亲故,我得亲自去见见他们。”

话说到这份上,两人也不好再劝,郑深拉了一下陶建华。

陶建华只好点头跟郑深出去了。

走到门口时,郑深忽然回头对陈云州说:“前年过年,他们给你送了一把刀作为新年礼物。那天你喝醉了,睡在我家,我就将刀收了起来,一会儿让孔泗给大人送过来。”

陈云州有些错愕,随即点了点头。

没多久,孔泗就带着人将那个箱子抬了过来。

陈云州打开箱子,弯腰拿起刀。刀很沉,不知是什么材质打造的,非常锋利,刀柄上还镶嵌着一颗拇指大的红宝石。

可见这把刀也不便宜。

而且陈云州还发现,这把刀虽然看起来非常新,但刀刃上有浅浅的划痕,应该是用过的。

莫非这是原主用过的刀?

一般土匪能用得起这么好的刀吗?

陈云州脑中滑过这么个念头,思量片刻,他将刀放回了箱子中,盖上,然后叫来柯九,吩咐道:“去我的私库中提一车银子,能装多少装多少。”

柯九有些衙役,但还是赶紧去办。

已经超过了那封信上约定的时间,也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七里亭。

但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容貌姓名和在庆川城中的落脚点,陈云州也只能去七里亭找人。

他带上柯九和两辆马车,没有做任何的乔装,大摇大摆地从府衙出来,然后穿过繁华的街道直奔七里亭。

如果对方还在暗中注意着他的,那自然会跟过去的。

七里亭在庆川以南,通往庐阳的道路边上,是一座古朴年代悠久的亭子。

据说是庆川本地前朝的一位举人老爷出资修建的,用于与友人在外约见,谈天说地的地方。不过时间太久,缺乏维护,亭子已经很破了,连亭中的石桌都缺了一角。

陈云州下了马车,步入亭中,背着手慢慢踱步,他准备等一个时辰,若是对方还不来,他也只能回去了。

一刻钟后,身后便传来了一道急促轻快的脚步声。

陈云州回到便看到一个十七八岁长得虎虎生威的少年郎朝他大步走来。

少年长得极为结实,宽大的衣袖都掩饰不住他身上肌肉迸发出来的力量,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不等陈云州说话,少年便像个炮仗一样冲过来抱住了他:“大哥,你总算是来了,你再不来,我都要去府衙找你了。”

少年像个小太阳一样,浑身热乎乎的,赤诚热烈,烫得陈云州心里有些难受。

穿越虽非他本愿,但他到底是占据了对方亲人的身体。

他轻轻掰开少年的手臂,指了指石凳示意对方:“坐下说。”

童良听话地坐到石桌旁,两只黑得发亮的眼睛打量着陈云州,张嘴就说:“大哥,你变化好大啊。这么久你都没给我们写一封信回来,要不是林叔偶尔派人下山看看你,我们都要以为你出事了?”

果然,原主的亲人肯定能发现他的变化。

陈云州很庆幸穿来后跟他们分开了快三年,可以将自己的变化归结为三年不见,不然若一开始就穿越到山寨,肯定当时就会被他们发现端倪。

他轻咳一声道:“两年多前,我发了一场高烧,忘了自己的身份,醒来只看到了陈状元的书信、文书,误以为我自己就是陈状元,直到前天收到你的信,我才知道自己是假冒的。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啊……”童良错愕极了,震惊了一会儿,然后恍然大悟,“我是童良啊。难怪你一直没给咱们写信,原来是失忆了。”

“大哥,你现在记忆恢复了吗?”

陈云州眼神清冷地看着他,在少年期盼的目光中轻轻摇了摇头。

少年湿漉漉的眸子一下子就暗淡了,像一只被主人遗弃的小狗。

但没过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陈云州说:“大哥,没恢复记忆也没关系,等回了山上,看到熟悉的人和物,兴许你就会

想起来。咱们先走吧,庆川要打仗了,这里不安全。”

陈云州挣脱开他的手,狠了狠心说:“童良,我已经没有记忆,不是你记忆中那个大哥了。我对庆川的百姓有责任,我要留下与他们共度难关。你回去吧,就当没见过我,你想要的钱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