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兵部侍郎黄昆瑞见到胡潜既惊又喜, 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老朋友,然后关切地问道:“没事吧?你也真是的,明知不可为, 为何要接下这种注定完不成的苦差事, 把自己给搭进去。”

他是等胡潜走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不然他说什么都要劝住这位老伙计。

胡潜苦笑:“这事我说了算吗?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那张嘴。”

黄昆瑞默然,亲自给胡潜倒了杯茶, 很是恼火地说:“欺人太甚,他就是想将江南战事失利这口锅砸你身上, 不然明知不可为还非派你亲自跑这一趟。”

胡潜摆手:“事已至此, 再说这些也无用。至于这个兵部左侍郎, 我当了这么几年,都给戈箫擦屁股背锅去了,不当也罢。”

他们读书人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考取功名出仕,这么轻易就放弃, 黄昆瑞只觉老友是心灰意冷了,便劝道:“你也别太灰心,皇上只是在一时气头上, 等他的气消了, 肯定会重新启用你的。”

胡潜嗤之以鼻:“然后呢?下次出事又拿我出来挡着?这次还好,只是罢官, 万一下回是打进天牢呢?我年纪大了, 受不了折腾了, 也不想家里人跟着我担惊受怕的, 更怕哪一日连累家人跟着我遭殃。实不相瞒,自打江南动乱开始, 这两三年,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如今被罢了官,反倒是觉得安心了许多,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昆瑞,我打算变卖京中所有家业,回乡颐养天年了。”

黄昆瑞震惊地看着他:“胡兄,你……你想好了?这可不是小事,你不要赌气,而且你才四十出头。”

胡潜笑着说:“我没赌气。昆瑞,今天这里没有外人,我就跟你说句推心置腹的话,你看看如今这天下的局势,留在京城真的好吗?”

“更别提咱们那位只知甩锅,欺下媚上的尚书大人了。榆州偏安一隅,远离战火,别的不说,至少安全。现在乱军极力想突破江南防线北上,高昌人狼子野心,一百万两只会继续养大他们的胃口。”

黄昆瑞脸色变了又变,握住茶杯的手不自觉地紧了几分。

同样在兵部,他对于如今的战况比其他各衙的官员要了解得多。本来这次朝廷若能一举击溃龚鑫,收复了江南,形势会好转很多。

但庆川的横插一脚让江南战事再度陷入了僵局。

这每打一天的仗开销都是巨大的,富国祥已经在朝上嚷了好几次没钱了。

要是哪天乱军北上,又或是高昌人打到京城,后果不堪设想。

他咽了咽口水,语气艰涩:“不……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胡潜轻轻摇头,声音低了几分,带着惆怅:“我还没提庆川呢。庆川的火器有多强你是知道的,你觉得就现在这情况,我们真的能平乱吗?我胡潜大半辈子奉献给了朝廷,不说有多大的能耐,但至少兢兢业业,对得起我头上那顶官帽,如今后半辈子我也得替自己的家人想想了。”

“昆瑞,咱们是同乡,关系又近,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因此我才跟你说这番推心置腹的话,你也好好想想吧,要是想回去,咱们就一道回乡。还有老邓、老岳他们,回头我请大家吃个饭,我也给他们透个底,有愿意走的大家一同结个伴,毕竟现在天下不太平,人多一些也安全,等回了家乡,咱们也能偶尔办个诗会、茶会,老友相聚,不至于太无聊。”

其余几人也都是四到七品的官员。

他们中以胡潜官位最高。因为同乡抱团取暖的缘故,胡潜平日里也比较照顾他们,算是几人中的老大哥。

黄昆瑞总算意识到胡潜是来真的。

他想了一会儿说:“好,胡兄,你说的事,让我再好好想想。”

胡潜看了一眼天色,冬天黑得早,外面已经暗了下来。他站起身对黄昆瑞道:“时候不早了,我先走了。以后我不在兵部了,你自己多注意点。”

“我明白。”黄昆瑞心事重重地将胡潜送出了门,然后神情凝重地回了房。

黄夫人见丈夫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屏退了婢女,担忧地问:“胡大人说了什么?”

“没什么。”黄昆瑞不愿多说。

黄夫人坐到他旁边:“你这样子可不像是没什么。你担心胡大人不在兵部了,没人护着你?”

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己丈夫以前在兵部能够混得如鱼得水也没少胡潜这个兵部左侍郎的照拂。如今胡潜被撤职,她心里很担忧,只是不愿说出来给丈夫增添烦恼。

想了想,她宽慰丈夫:“胡大人为官多年,还是很受皇上器重的,想必过阵子皇上就会重新启用他,你别担心了。”

黄昆瑞叹了口气:“没有以后了。”

“什么意思?”黄夫人被他这话吓了一跳。

黄昆瑞想到这事过几天她也会知道,索性给她透了底:“胡兄打算……他还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辞官归乡。”

黄夫人听后眉头紧皱,想了一会儿说:“其实胡大人说得也没错,平乱平乱,平了这么多年,朝廷丢掉的地方越来越多,妾身瞧这京城怕是迟早要守不……”

“瞎胡说什么,不要命了!”黄昆瑞赶紧捂住她的嘴巴,还小心地往外看了一眼。

黄夫人扯下他的手:“房里就咱们俩,又没外人。这朝中谁不知道你跟胡大人关系好,以后那戈尚书能容你吗?当心下一个背锅的是你。要妾身说,还是胡大人看得远,你这官别做了,咱们回老家吧。”

“妇人之见!”黄昆瑞皱眉。

黄夫人撇嘴:“妾身是妇人之见,那胡大人也这样认为呢?他也是妇人之见?”

黄昆瑞气得站了起来:“你别扯胡兄。这事不小,你再容我好好想想。”

黄夫人知道自己丈夫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也懒得理他了。

另一边,胡潜回府沐浴更衣后,吃了点东西,也坐下来跟妻子说他的打算。

但他没透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因为他怕万一走漏风声,到时候全家都要交代在这京城。

所以他对妻子的说辞是:“戈箫欺人太甚,这官不做也罢,他们既已罢免了我,我也不稀罕当这兵部左侍郎了。夫人,明日就让管家将咱们在京城置办的产业,连同这个宅子都卖了吧。”

“你和孩子们也只带必要的、珍贵的,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东西都处理了。路途太遥远了,如今天下不太平,土匪山贼林立,东西太多不方便。”

他产业不算多,就这个二进的宅院,还有几十亩田产和一间铺子。

胡夫人没想到丈夫来真的,有些讶异:“夫君你想好了吗?上次去柳国公家赴宴,妾身遇到了戈夫人,她言辞间的意思是戈尚书会保你回去。”

胡潜不屑地说:“那老东西故意派她夫人给你卖好呢。我落到今天这地步就是他害的。那老家伙狡猾得很,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他的话不用信,就按我说的做。”

胡夫人见丈夫坚决,没再继续反对:“也好,这两年你每天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在兵部忙整宿,身子骨也越来越差,妾身实在是担心得紧。如今你不做这官了,妾身的心也放宽了。”

“让夫人担忧了。”胡潜很是愧疚,这两年他不但顾不上家里,还要让家里人替他担心。

不过妻子刚才的话启发了他,戈箫走夫人路线,他也可以啊。

他去找老岳他们几个再将今天的话说一次太刻意了,但夫人之间相互传话就不一样了,而且有时候枕边风比他的话管用。先让他们家里人吹吹枕边风,到时候他再一说,这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于是胡潜揽着妻子道:“还有一事要请夫人助我。戈箫屡次将责任推卸到我头上,不出口恶气,我委实不甘心。”

胡夫人自然站丈夫这边:“夫君想如何出气?”

胡潜说道:“我想让黄昆瑞他们跟我一起辞官回乡。一是给戈箫一点颜色瞧瞧,二来如今天下不太平,咱们老家远离战火,也不是什么富裕之地或是险要兵家必争之地,相对安全很多。大家老友一场,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胡夫人点头答应:“好,妾身下个帖子,请她们来家里坐坐,正好把一些带不走也宜卖的东西送给她们。”

“这个法子好,谢谢夫人。”胡潜点头赞许。

第二天,胡府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变卖家产,房子、铺子、田产全卖。胡潜还将自己这些年的收藏清理了一遍,有些送人,有些打包带走。

这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

与此同时,胡夫人也顺势将黄夫人、岳夫人等六位跟胡潜交好同乡官员的妻子邀至府中,将自己精心养护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布料都拿了出来,供大家挑选,算是临别赠礼。

尤其是花草,她带不走。这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珍贵,但在不喜欢的人眼里跟路边的野草没什么两样。

等大家挑了几件小东西后,不自觉地就说起了胡家要离开京城的事。

大家都为胡大人惋惜,劝胡夫人别走。

胡潜又没犯什么大错,皇帝迟早会重新启用他的,这一走,不是彻底丢官了吗?

胡夫人笑盈盈地表示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比什么都强。然后又坦白地讲了希望大家能一起辞官回乡做个伴儿,这里既有他们两口子的私心,也有为大家着想的意思。

黄夫人听完后也在一旁帮腔,她希望这里有哪位夫人回去能说服自家丈夫。这样回头她家那根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才能尽快做决定,不会这样一直纠结,犹豫不定的。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就传进了戈箫的耳朵里。

戈箫逗弄着笼子里羽毛艳丽的小鸟,不以为意:“就这个?胡潜还真是意气用事啊,为了争一口气,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他以为拉上那群不成器的东西,我就怕了?”

管家在一旁轻笑道:“可不是,胡潜也太天真了。少了他们几个,这朝廷就不转了吗?多少人等着他们空出来的位置呢,祝员外郎备了一份厚礼想见大人,应是奔着黄昆瑞的位置来的。”

瞧瞧,人都还没走呢,仅仅是放出风声,这就有人送礼上门了。

估计虞文渊那里送礼的人更多。

戈箫将手里的谷物丢进了笼子里,拍了拍手:“让他回去等消息吧。”

管家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挥手示意旁边此后的小厮快去,然后笑道:“这次真是便宜祝大人了。”

戈箫耸了耸肩:“不听话的换成听话的,省心。”

胡潜敢跟他作对,黄昆瑞还不跟对方划清界限,这种不识趣的人当然要处理掉了。

正月二十四,胡潜回京的第七天,黄昆瑞被诬陷失职,连降两级,直接降为了七品的主事。

黄昆瑞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