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2)

朝廷的圣旨下来,他们就可放开手来开采矿山了。

刘子岳和于子林一道去了矿山。

连州的这处矿山位于连州东北,与广州西北接壤。

这是一座露天矿山,约莫近百丈高,山体上长满了青苔和一些矮小的树木和杂草,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初看之下,完全想不到下面会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

但当衙役将他们带到山脚下一处被挖开的地方,就露出了矿石的真面目,里面都是铁灰色的矿石,石块质地坚硬,鲜少有泥土,难怪这座山上很少见到比较大的树木。

于子林捡起一块巴掌大的矿石,在手里掂了掂:“好沉。”

刘子岳既欣喜也发愁:“是啊,铁矿石比较沉,在这里开采之后冶炼成铁,铸造成铁器之后再带走是最方便的。但这地方距最近的煤矿都有好几十里吧?”

于子林先前勘察过,报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八十余里,若要长期开采这处矿山,势必得修一条通往煤矿的路才行。”

“不止,这里还要修建矿工们的住所,还有冶炼的锅炉等等。”刘子岳补充道。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因为古代交通太不便利了,来往极不方便,所以矿工们很大概率是举家搬迁过来,男丁采矿冶炼,妇孺则从事一些种植和家务劳动。

如此也才能够长期安定下来,所以若是要建房子,这也是处不小的工程。

于子林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密林和沼泽说:“山下这片区域比较平坦,若是开垦出来,分配给矿工,他们不就来了吗?咱们最近抓了不少红莲教众,就让他们来修路垦荒吧。”

刘子岳不反对:“可以,不过不能让他们参与采矿和冶炼。”

铁器可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谁知道这些人到底清醒过来没有。万一里面还有些执迷不悟的,暗渡陈仓,将部分铁器偷出来给残余的红莲教徒就麻烦了。

于子林也想到了这点:“殿下放心,臣会派人盯着他们,只做垦荒修路的事,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矿石。”

刘子岳点头,思忖片刻后道:“这些人虽是受罚来服役,但还是给他们提供一日两餐吧,每人一顿两碗杂粮饭的标准,这笔粮食由王府出,回头我会吩咐冉长史安排人送粮食过来。”

于子林诧异地看着他:“殿下对这些人未免太好了点。”

刘子岳耸了耸肩说:“对付这些人,要么杀了以绝后患。既然你我不忍心连老弱妇孺也一道杀了,要留他们,就不可太过,否则这不是将他们逼向红莲教那边吗?正所谓恩威并施,就不可只一味的高压政策,也要适当的怀柔,当然,咱们也不能闷头做好事,该宣扬的要宣扬,我想这点于大人应该很会才是。”

这些百姓为何会被红莲教蛊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过得太苦了。所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好处,这样有了对比,他们才能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谁是骗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只靠打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晋王为何会越剿匪越多?还不是江南等多地的百姓没有了活路,只能跟着红莲教一条道走到黑。尤其是随着战火的蔓延,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田赋几乎翻倍,辛辛苦苦一年,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勉勉强强能填饱肚子,若遇上灾荒年那就只有卖儿卖女了。

于子林确实会,他笑道:“还是殿下想得周到,臣明白了,臣后面会安排人宣扬殿下的仁德。”

刘子岳倒不在乎他怎么宣传,只要能让这些人改变想法,感念朝廷的好就行,这样才可能远离红莲教。他相信这点小事于子林能办好。

于子林确实也有一手。

等连州和兴泰总共三千多名红莲教徒开始服劳役后,他将这些人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清晨和傍晚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他就安排这些人开垦荒地,中午天气热收工的时候,让这些人饿着肚子□□一番红莲教里的骨干,尤其是那些用民脂民膏住着高房大屋,养着好几房小妾丫鬟的。

让这些人自己站出来说,他们每日吃了什么,用了什么,又给爱妾买了什么,去青楼赌坊又是如何的一掷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教徒们供奉的香火钱最后都去了哪儿?

一桩桩,一件件旧事都被挖了出来,一笔笔惊人的数字摆在大家面前。

这些被愚弄被蛊惑的百姓才发现,他们节衣缩食从嘴巴里抠出来供奉给神灵的钱财,最后成了这些坛主、护法、长老们挥金如土的钱财来源。

有个消瘦的妇人抱着怀里骨瘦如柴的女儿,一边抹眼泪,一边捡石块砸捆绑在中央的几个男人:“你们这些杀千刀,丧良心的……”

哭着哭着,又抱着怀里的女儿忏悔道:“宝儿,娘对不起你,你想吃块糖娘都舍不得,只想着孝敬神灵,以后保佑咱们家发财过上好日子,可结果呢……”

她这番哭诉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许多女人开始抹眼泪,男人看着面黄肌瘦的妻儿和年迈的父母,也是满脸悔恨。

他们真的是太无知了,被教里这些大人们的花言巧语哄骗得将全部家当都掏了出来,还感恩戴德的,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说的便是他们。

有气不过的,站起来去吐那几人唾沫星子。

见衙役们没阻止的意思,其他人也开始动了,砸烂菜叶子,小石子,吐口水,甚至还有胆大的气不过,踢红莲教的骨干。

等那几人被揍得鼻青脸肿了,衙役才慢悠悠地站出来阻止:“住手,住手,行了,今儿的□□就到这里。大家干了半天的活儿,应该都饿了,本来按照朝廷的规定,顶多给你们点汤汤水水喝就完事了。但平王殿下和于大人仁慈,看你们不少人是受了蒙蔽,加之这里面还有老人孩子,怕他们身子骨吃不消,特意给你们准备了杂豆饭,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一顿一大碗,孩子和老人一小碗,大家拿好自己的碗,去打饭吧。”

这些人都给发了统一的海碗,本地砖窑烧制的,非常粗糙,但分量十足,大的比巴掌还大一圈,小的也有巴掌那么大。

打饭的人更是不手抖,都打得满满的,足够人饱腹一顿了。

小孩子们看到这样多的饭,两只眼睛都发光发亮,紧紧攥着大人的衣袖:“娘,娘,吃饭,吃饭……”

这可比他们逃难的时候啃树皮,吃树根好多了。不,往日,他们自己在家,也是舍不得这样敞开肚子让家里人吃的,这种日子也只有农忙的时候才舍得给家里的壮年劳动力吃。

已经知道生活不易的孩子都舍不得完全吃完,吃了一半剩下的留着,打算下一顿吃。不光小孩子,还有大人也这样,唯恐下一顿饿肚子。

衙役们见了也没多说。

等傍晚干完了活之后,又敲着锣,让大家过来吃饭。

见晚上还有一顿,虽然变成了杂粮蔬菜粥,但非常浓稠,并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这下他们才相信真的有饭吃了。

当然,衙役们免不了说一遍,这是平王殿下和于大人的善心,平王殿下掏银子筹措的粮食给大家吃,免得饿死了人。他们连州的官员爱民如子,辖下百姓都安居乐业,他们这些人虽犯了错,但罪不至死,好好改造忏悔,只要真心与红莲教划清界限,等服完了劳役,以后就可在连州安居乐业。

普通百姓,所求不过是能吃饱饭,有衣穿罢了。

这通胡萝卜加大棍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不少百姓开始反省。

如今他们都是罪人,朝廷都没苛待他们,平王和于大人还自掏腰包让他们吃饱饭,这日子简直比逃亡到南越之前都还好,他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就是让他们服一辈子的劳役都行。

第二天,连小孩子们都积极地帮忙捡小石头、拔草,尽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等他们思想和行动上都有所改观之后,衙役又按照上头的吩咐,开始请兴泰的居民,连州普通百姓,还有从北方逃亡过来的难民,现身说法,说说他们在南越的生活。

看着一个个原本连媳妇都讨不上的光棍,如今过上了有房有妻有子的安宁生活,看着连州百姓丰衣足食,再看跟他们一同逃难过来的百姓开垦出了荒地,有了自己的地,全家安稳下来,生活也有了盼头,不少人都心生希望。

这时候,衙役又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于大人念大家不易,决定上书朝廷,恳请朝廷减免一部分咱们连州百姓的田赋。你们啊,遇到平王殿下和于大人,真是走了八辈子的好运了。”

过去两三年,都是不断加税的,这连州今年不但不加税,还要想办法减税,请来现身说法的百姓激动了,当即询问衙役是不是真的?

其他没地在服劳役的百姓,心里也萌生了想法,等服完了劳役,他们也要好好开垦土地,等有了自己的地,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半个月后,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不仅一个个干活卖力,而且他们还踊跃向衙役举报,他们知道的一些潜藏的红莲教众。

这主动招供跟逼供的效果大不相同,仅仅一天,他们就又供出了一百名红莲教众。

于子林拿到这份名单,感慨道:“殿下在揣摩人心这一块儿,真是让人不服都不行。”

若没有怀柔和不断的洗脑,这些人哪会主动招出余下这些人。

他当即带人将这些人全部拿下,由此几乎是全部铲除了连州境内的红莲教众,红莲教在连州境内再也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但这还不够。

刘子岳建议于子林派人带着红莲教这些干过不少坏事的骨干游街游村,当中宣布其罪行,然后斩首示众。如此一来,可让百姓知道红莲教的危害,同时也是杀鸡儆猴。

以后还有人被传、教,就想想今天这些家伙的下场。

多番操作下来,以后红莲教想在连州发展壮大,至少十数年内都没希望。

于子林总结了连州的做法,派人送给广州、高州等地官府,供他们借鉴。

公孙夏看了于子林的方案后,拍手叫绝:“这才是根除红莲教的好方法,平王殿下当初落脚连州,真是便宜于子林了。”

徐云川听得一头雾水,纳闷地问道:“跟平王殿下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