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年关(2 / 2)

不过,燕国公府的饭菜一向比太傅府的好吃。

顾绵坐起来了一点,看着燕明荞笑了笑,“明荞你可真好!”

燕明荞笑了笑,“喂你喝粥就好了呀,张嘴。”

燕明荞把粥吹了吹,顾绵尝着,不烫却热,入口有甜味,是那种微甜,一点都不齁嗓子。

软糯的米,浓稠的粥,虽然肚子还疼,但喝下一口,已经比刚才好受多了的。

顾绵道:“怎么比我家做的好吃这么多,好香软。”

燕明荞道:“里面好像还有糯米花胶,所以才会浓稠一些。张嘴快喝吧,多喝点,一会儿就不疼了。你也记着点,下回少贪凉,就算不来月事,那雪也不是一直玩的。”

顾绵这回吃到了枣子,她点点头,笑着道:“知道了,虽然好吃,但我也不全吃了,给我哥哥留一点吧。”

燕明荞脸有些热的,“带给你的,由着你怎么吃都行。”

给顾言也行,给别人当然也行,反正她今日是真想带来给顾绵尝尝的。

顾言能吃到就更好啦,虽然她和顾言定亲了,但是顾言一个月休三次,她平日里也有事,自不可能每次休沐都见面。

一个月大约见个一两次,偶尔也会写信,但次数不多。

更多时候是通过顾绵送些小东西,给顾言的大多是她觉得好吃的吃食,白日她给送过来,只要多送一点,晚上顾言就能吃到。

顾言就会弄一些好玩的,给她和顾绵玩,好玩是真的挺好玩,不然顾绵也不会玩到肚子疼了。

其余的就和往常一样,就算见面两人独处的时间也不多,最多是一块儿说些话。其实,燕明荞现在除了舍不得沈氏,她自己还挺想嫁人的。

如果能和顾言生活在一块儿,肯定有意思的。

他怎么就能想出那么有意思,还乱七八糟的事来呢,去年那只冰兔子慢慢就化了,今年有夹子,想要多少只兔子都可以,她自己就能弄出一模一样的来。

就是太舍不得母亲了,要是母亲能跟她一起就好了。

喂顾绵吃完了腊八粥,等顾绵肚子没那么疼了,燕明荞就让她先睡下,自己回了燕国公府了。

她们两人,也不必非强撑着留饭。

不过她回去之后才知道,父亲往上递的让大哥承爵的折子,皇上准了。

只不过在越朝,这种公侯伯爵,都是三代一削,不然朝中就太多国公侯爷了,想要封侯加爵,得立功才行,还得是大功劳。

像镇北侯得立战功,而安康侯是于江山社稷有功,所以才得以加爵。

而祖父是第一代,父亲是第二代,大哥正好是第三代,也正好赶上削爵。

燕明荞原来还想着,会不会因为大哥立功,爵位就不削了,但是她想多了。

功劳不小,但也没那么大,大哥已经升官了,比起别人,能从七品到五品,已经不小呢,自然不可能再留着爵位。

而且从长远看,二姐姐嫁到了镇北侯府,她要嫁去顾家,就算皇上放心,也会提防着。

所以,现在这个结果是不错的结果。等大哥回来两日,就能把这件事办妥。

不过虽然是喜事,但沈氏没打算大办,想着一家人一块儿吃个饭就好了。首先因为这是削爵,其次,燕国公府在朝中、在盛京已经够引人注目的了,这事儿就不大操大办了。

家里人知道,然后给萧阳、靖安侯府、安阳侯府那边写信递个话,差不多就行了。

也正合了燕国公的心意,不过他很快就不是燕国公了,是老公爷。

等改换门庭之后,这就不是燕国公府了,而是燕安侯府。

不过沈氏相信,等十几年后,几个儿子还会挣得功名,光耀门楣。既已不是颓势,就看日后这些孩子们的了。

从老国公到她这一代,为燕明轩他们做的事已经够多了。

而许静姝是实实在在地松了口气,这回承爵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用燕明轩去为她请封诰命,她都是燕安侯夫人。

不过,明荞出嫁,就没有燕明玉她们风光了。侯府的姑娘和国公府的姑娘不一样,所以嫁妆得多一点才行,许静姝这个当长嫂的,也是拿燕明荞当亲妹妹,打算多留些银子给明荞陪嫁。

当初在青华县,银子花了不少,这一年多慢慢攒,等燕明荞嫁人了,也有不少钱呢。

燕明轩是年底提前两日回来的,正好赶在圣上封笔前忙活承爵的事,还能在家里过个年。

常州离盛京近,若是在兆州,年假这几日都赶不上回来的。

就像燕明烨,因为回来也待不了两日,过年就不打算回来了。

章辛媛也理解,她现在也没心思想燕明烨,这阵子最忙,她和许静姝要操持给各家送年礼的事。每到这个时候,章辛媛就很佩服燕明荞,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把府里管得井井有条,可真是又聪慧,又能干。

真是便宜顾家了。

她和许静姝两个人,都得忙得团团转。燕明轩、燕明烨现在都已经为官了,要给他们的好友、上峰以及从前的老师送年礼。

这么看下来,燕安侯府的亲戚还不少呢。

过年就是走亲访友多,燕明轩如今也会拜访朋友,出门饮酒,等到二十九这日,顾言一大早就来燕安侯府送年礼来了。

逢年过节,都是顾言亲自送礼过来的,两坛好酒、两盒茶叶、点心两匣,还有给沈氏准备的燕窝,给燕明荞单独送的好看的料子。

比中秋的节礼要贵重,但也没有贵重太多,不过这也是顾言精挑细选的,他知道燕家不缺什么,送礼不过是维系关系罢了。

但精心准备,燕明荞肯定会高兴,脸上也会有面子,这些他都知道。

沈氏看着年礼,贵精不贵多,倒也还挺舒心的,顾家挺会办事,毕竟顾言还有兄长在。

沈氏就让丫鬟把燕明荞叫来,让她跟顾言单独说说话去。

燕明荞请顾言去花园的凉亭那儿喝茶了,前两日大嫂把凉亭的八个角都弄上了帘子,桌子和石凳也收拾干净了,还铺上了软垫子。

原先燕明荞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回可算清楚了,来客人说话能来这里,省着大冷天的还去外面挨冻。

燕明荞瞧着顾言比上次见面好像高了点,大约是冬日衣服穿得厚,所以人显得更结实了点,但不壮,看着很好看。

她煮了奶茶,想给顾言倒杯,然后被顾言执意把茶壶接了过去,“我来就好。”

燕明荞就由着他去了,两人在这坐着也不能干瞪眼,她问道:“那你们这回休沐,初几才上职呀?”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今日她穿得也好看,斗篷是红狐狸毛的,衬着她人更白了。

顾言看燕明荞一直等着自己回答,忙回过神来,他喝了口奶茶,“嗯,初六上职,一共放七日。我这你也知道,过节也会放一日,翰林院不需要人轮值,还挺好的。”

除了春节放得多,清明、农忙,再加上端午中秋,能放四日。

顾言道:“对了,成亲还能放五日假。”

得提前一日准备成亲,然后成亲后第三日回门,差不多回门第二天就要回去上职了。

燕明荞把茶杯放下,还好没喝,不然准得呛到,什么成亲放五日呀。

真是胡言乱语。

她能说什么,只能说还挺好,“五日还挺多的。”

顾言有点懊恼,后悔不该说这个,不过他到时候的确能放五日。

“对了,今日过来还有事想和你说,我和我母亲商量,能不能正月请期,把婚期定下来。”

如今只差请期了,婚期早日定下,顾言也能早点安心。

当初提亲,燕家的意思是,等后年再成亲,多留明荞两年。但是后年年前和年后也不一样,年前月份好像都不怎么好,但是顾言真的挺急的。